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

失智長者

    何謂失智?失智症(Dementia)不是單一項疾病,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(症候群),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,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,包括有語言能力、空間感、計算力、判斷力、抽象思考能力、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,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、個性改變、妄想或幻覺等症狀,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。
    剛開始接觸班上學員時,並不覺得大多數學員有失智,慢慢觀察後發現果然有異,最明顯的如:重複性語詞、眼神迷離及遊走。而這觀察是透過紀錄積累而成,記得每一次實習結束後,必須撰寫「健康促進活動紀錄」,換言之,這是上課的觀察紀錄,包含文字及圖片。文字部分有量的評量,如:注意力、參與程度、享受活動程度、人際互動及發言次數、記憶力、認知能力、行為/社交及情緒表現,這是針對每一位學員的紀錄;質的評量則有:團體氛圍的觀察、學員個別觀察或特殊事件、課後討論與建議及依評估結果作活動修正。這觀察紀錄非常瑣碎而多面性,初次撰寫非常痛苦,但透過憶想及文字,上課的流程輪廓越發清晰,也更貼近每一位學員的身心狀況。記得我的第一篇記錄有如下的提問:「感覺J學員吃藥後完全斷電狀態,眼神迷離並且會抖腳,如非必要,是否可以於當天暫不服藥?」靖雅老師批註:「服藥為必要的,不是因為服藥會斷電就不服藥,照顧者最清楚學員的狀況,要交由照顧者去判斷服藥與否。」這不禁讓我深切反省園療師的角色為何?是輔助治療啊!我已經越界了。
    回想第一堂課,大家好安靜,雖然大多是是舊學員,但好像只聽到J學員的鋼琴聲,而相較於最後幾堂課,熱鬧許多,甚至出現交叉放射的聊天型態,明顯感覺學員的笑容增多了!記得有一次,G學員的憂鬱症發作,到課時頻頻掉淚,在課程中,看她逐漸融入園藝活動中,等課程結束時,她已笑顏逐開了,這是植物療癒的力量!
    針對失智者所設計的活動都要經過精心的安排,不建議太繁複,要有步驟性,有些需要剪裁的部分可以先用鉛筆描繪記號,一次不給太多材料以免混淆。再者,因失智多為年長者,其視力通常退化,故放映的PPT畫面要放大,圓形貼紙也要選大一些的,以方便觀看及操作。又,對長輩而言,寫大字是困難的所以,最好先用鉛筆描寫文字,再由志工協助檢閱,最後再以色筆定稿;若志工人數不足,最好在課前先完成鉛筆描寫的部分。以免增加學員的挫折感。

    班上學員的平均年齡是七十以上,古云七十古來稀,親炙幾位高齡長者的風範。W學員已逾九十,他卻常說要站著鍛鍊鍛鍊,有幾次在課前排桌椅時,還表示可以動手幫忙。Y學員已超過八十,胭脂不減,微笑常伴,猶有徐娘之姿,特別是女兒與她的互動令人動容,自然而正向,溫暖而沒有任何壓迫感。還有,K學員雖已寡言,幾乎默然,但她愛笑,那笑容純真似嬰孩,彷彿她隨時徜徉在她個人的快樂國度中。感謝這些長者與我諸多啟發與想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